優質釋經講道的「五種特質」(P.R.I.C.E.)
優質講道的特質甚多,歸納起來可分為下列五項:合乎聖經 (Exegetical)——有道;條理分明 (Clear)——有理;引發興趣 (Interesting)——有趣;實際可用 (Relevant)——有用;觸動人心 (Passionate) ——有情。1
這五項特質可以從下到上,用五個英文字的首字母結合起來說明(acronym)= P.R.I.C.E.。PRICE 代表兩個不同的意思:一是好的講道是「無價之寶」;另一是好的講道要「付上代價」才能產生。
一. 合乎聖經——有道(Exegetical)
講道絕對不能離開聖經。好的講道扎根於聖經,且必須要有清楚的解經作為基礎。傳道人若為迎合會眾而只說些他們喜歡聽的話,卻不提聖經上的話,是十分可悲的。
1. 有道可傳
曾霖芳牧師在他的《講道學》一書開宗明義地說:「講道要講『道』……講道而沒有『道』好比什麼呢?正如泡茶,茶壺裡沒有放茶葉,倒出來的不是茶,而是白開水。」2今日講台一個嚴重的危機是很少講神的話語。有些人不懂得解經,但很會講故事來激動人心;但若缺少最重要的部分──神的話語,無論其他各方面講得再好,也沒有效用。
2. 獨具慧眼
傳道者老對神的話語要有心得、有亮光,必須下功夫讀出經文的真義,不能只說一些膚淺的、零碎的、人云亦云、老生常談的道理。聖經寫來已經兩千年,很多道理和信息都早已被人講過。但傳道人每次講的道,還可以是新鮮的,因為很多植根在聖經中的信息,可以用不同方式去發掘出真理來。而淺顯的基本教義,更可以用不同的切入點,產生許多新鮮的亮光。3
二. 條理分明 —— 有理(Clear)
講道最要緊是言之有物,條理清晰,讓人聽得懂、跟得上,知道重點是什麼。
1. 主題集中
講道有了主題和中心思想,還要注意思想之間要能彼此連貫,分段有層次及合一性,避免將一團團未經解開的思想丟給會眾。思路不清、語意不明的講道,不用多久便會令會眾迷失;時間一長,便會心生抗拒,更聽不進去。
2. 層次分明
若要講得清楚,必須思想縝密、合乎邏輯、層次分明。講道不單要合乎聖經的真理,也要讓人可以認同和跟從講者的思維邏輯。因此,講道者要先在腦海中有清晰的輪廓,列出條理分明的信息大綱,而每個層次,亦應配合整體講道的主題。
三. 引發興趣——有趣(Interesting)
教會中不是所有的會友都是靈命成熟的人,當中也有初信的,甚至仍帶有世俗氣味的。傳道者要吸引他們聆聽和吸收神的話,便得花點心思,引發聽者的興趣。
1. 有新鮮感
講道能讓人有新鮮感的秘訣,是經常從神話語的泉源中汲取活水,因為神的話語是活潑的(來四12)。預備信息時,講員必須經過吸收與演繹的過程,不能只是拾人牙慧。新鮮也可以是從不同的切入點和方式來表達要講的信息,譬如偶爾可以從如何應用來開始講述,再倒敍回去闡明經文的意思。
2. 選材豐富
傳道者要多作研究、多讀書,務求言之有物,這樣講述的信息才會豐富。講道時最好採用自己的經歷與見聞作例證,亦可多用故事和圖畫的方式去描述,讓神的話更能活潑生動地傳述,帶來指引我們在這時代中生活的亮光。
四. 實際可用 —— 有用(Relevant)
講道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階段,乃要切合時代的實際需要,以實際的方案,幫助會眾將真理正確地運用在生活中。這才是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講道,因為它體現出現代聽眾與經文之間的互動關係。
傳道人如果不深入了解現實社會,講台供應就會枯燥乏味,講道淪為空洞的屬靈高調,無法帶給信徒生命的改變與更新。好的講道有神的恩膏又能用恩膏塗抹別人;將聖經講活了,又使人活出聖經。那些重視應用的講道,往往能引人入勝,激發反省,並保留聖靈動工的空間。
五. 觸動人心——有情(Passionate)4
好的講道還有一個特點,是經常能觸動聽者的心靈,並要求會眾將生活作出調整。要做到這一點,講道者必須在感情上與會眾處於同一個頻道,不然,便容易流於只是在知識上傳遞信息,卻不能說服他們作出生命的改變。
1. 將心擺上
要觸摸人心靈的深處,講員的心就要先與會眾對話。不是死板的敘述,也不像學究只作訓詁考據式的講解,而是切實地投入生命。為什麼有些講道者經常流露感情,而有些則木訥呆板?這正是耶穌基督和文士不同之處。「文士型」的講道沒有熱誠、沒有感染力,甚至沒有生命,只因「盡責任」而上講台。但一篇由講道者擺上心靈的講章,帶著聖靈的能力,自然會發出生命的影響力,讓人產生共鳴。
2. 感染生命
成功的講道能觸摸人心,感染別人的生命;而且是講道者自己先受感動,而後才能感染別人。講員要具備生命的感染力,有賴更多親近神,被神觸動。講道的力量不在於講道者聲嘶力竭地宣講,乃是發自內心的自我催逼與聖靈同在的動力。偉大的講道是從偉大的心靈中孕育出來的,而偉大的心靈往往先經過了神的破碎,或是被人生的苦難與挫折鬆土後,再被重塑更新而來的。
結語
曾霖芳牧師這樣分辨好的講道與更好的講道:
「我把好講道分成兩大類,有的講得很好,有充分準備,聽衆也滿意,有好評。但另一類多了一樣,他們以整個生命去講,從心裡傾倒出來,是『心』的聲音,如活水江河湧流,使人生命復甦,心靈滋潤。
把整個人投入講道是完全不同的,是上好的,我稱它為傳道精神。你看,有人在講台上講道,你感到有浩然正氣,使人生敬畏之心。有人講道時洋溢著愛主之情,感人至深。有人傳講真理如燒著的火把,火熱的心隱約可現,聽衆有熱的感受。有傳道者講嚮往更美家鄉的訊息,會衆不覺神往。各種各樣的場合,傳道精神表露無遺,這是傳道者應當追求進入的境界。」5
總括而言,好的講道須同時具備五項特質:合乎聖經 (E)、條理分明 (C)、引發興趣 (I)、實際可用 (R)、觸動人心 (P)。如此才有條件成為一篇合乎主用、大有影響力的講道。
當然,講道者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精通,但必須讓自己朝著這些目標追求。講道的最高境界,筆者認為是能「觸動人心」;前面四項特質比較有路可循,最後一項則要刻意去經歷與揣摩,那是傳道者應一生追求的方向。
附註
1.除了這五項特質之外,優質講道當然仍要具備其他不同的特質,如明白會眾的需要、有先知觸角、親切真摯,與會眾互動、有生命感染力,高舉神 / 基督、流程順暢、讓人得到屬靈的提升等。不過,這些其他的特徵,大致上都可以納入所提出的五大項目中。
2.曾霖芳:《講道學》(香港:種籽出版社,1990年),頁12。
3.馬歇爾:《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使徒行傳》,蔣黃心湄譯(台北:校園,1987/2002),頁264-265。
4.在這裡列出的第五項特質,與亞里士多德在 Rhetoric 一書中倡導的,成功演講的三個主要部分的第三個特質「熱誠」(pathos) 相近。亞里士多德這本書可算是「說服學」的奠基石,所提出的重點可資借鏡:a. Logos —— 是道理的部分。傳道者當反省所講的是否有內涵,而道理是否合理、清楚、令人折服。b. Ethos —— 是品格的部分。傳道者當反省是否示人以信實的品格,又是否具良好的信任度及過去記錄與經歷等。c. Pathos —— 是熱誠的部分。傳道者當反省自己對所講的是否堅信不移,並熱誠地投入傳講。
5.曾霖芳:《講道學》(香港:種籽出版社,1990年),頁53-54。
本文摘自賴若瀚牧師所著《食經講道——當代釋經講道手冊》,第叁部第一章(2014年1月,美國聖言資源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