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介紹「實用釋經法」十步驟研經法


  「實用釋經法」乃揉合【歸納式查經法】與【釋經學】原理在一起而設計的研經法。它採用歸納法的架構:「觀察」、「解釋」、與「應用」,並將久經試驗的釋經學原理注入「解釋」的部份中,而且在「應用」的部份中制定了「神學性原則應用法」的模式。
  方法的簡圖
  

觀察

 

1. 細察事實

 

2. 認清關係

 

3. 注意結構

 

 

解釋

 

 

4. 勤發問題

 

 

5. 逐題解答

 

 

6. 歸納總意

 

 

7. 找出主題

 

 

應用

 

8. 寫下原則

 

9. 列出細節

 

10.身體力行


一. 觀察部份
  觀察的部份在於找出經文一些重要的事實與關係,然後找出經文整體的分段結構。在觀察時必須多用眼睛去細察經文,如非必要,不要先發問題,留待解釋的部份才作發問與思考。這是搜集資料的階段,為解釋部份作預備工夫。
  第一步驟:細察事實 – 找出經文有關人、事,物的細節,並指出經文對它們的基本描述。
  按經文的次序使用下列不同的項目去逐節觀察經文的事實。
   A. 整體的觀察:文體、人物、事件、地點、時間等。
   B. 其他的項目:評語、強調語句、引用語、問題句、命令、應許、警告、例證、神學觀念鑰字、象徵性用語、難解的用語等。(可按需要增加項目)
  第二步驟:認清關係 – 找出這些人、事,物彼此之間的關係,並按經文的次序使用下列不同的項目去逐節觀察經文的關係。
   A. 各種不同的關係:文詞的關係、質的關係、量的關係、地域上的關係、時間上或年代上的關係、先後的關係、親屬或朋友的關係、循環性的關係、權力的關係、因果的關係等。
   B. 其他的項目:經文氣氛、文法結構、主要連接詞、離題插段、遞進的 觀念、高潮點、遺漏的資料、總括性語句、對比、映襯、重覆詞句等。
  第三步驟:注意結構 – 按上述的不同關係,將經文作出初步的結構分段。
結構是藉著找出文字之間的關係來斷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斷定結構必須從大處著眼,從經文整體的脈絡著手。
   A. 結構可以分為兩種
    1. 明顯的結構:從經文的重點、連接詞的運用等可以展現,屬於「觀察」的部份。
    2. 隱藏的結構:經詮釋才會出現,屬於「解釋」的範疇。
   B. 如何找出說明文的「結構」
    1. 辨認「段落」的界線:留意經文的重點思想,重要連接詞等。
    2. 斷定經文的思路和結構。
    3. 留意上下文理和遞進的觀念等。
    4. 找出經文的的主題句子。
    5. 在主題句子之下,找出附屬的觀念。
    6. 按經文的脈絡,把它分成2-4個小段落。
   C. 如何找出敘事文的「結構」
    1. 辨認「段落」的界線:留意不同幕景的出現,以人、事、物的轉變作為幕景的轉移。
    2. 注意「事件」的佈局(plot),佈局屬於經敘事文的中心主題。
    3. 斷定經文的主要佈局與幕景,然後作出結構分段。
    4. 按經文的脈絡,把它分成 2-4個小段落。
二. 解釋部份
  解釋的部份是要找出作者的原意,並斷定經文各段落的信息,然後歸納出整段經文的主題信息。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先將經文分為二至四個段落,然後用這些主要的段落作為帶領查經時的單元(例如四個段落就分為四個單元來處理)。當進入「解釋」部份之後,要學習對經文的內容發問題,然後再逐題解答。最後在歸納各段落的總意之後,找出整段經文的主題,就是作者要透過這經文所要表達的主要信息。我們將會用四個步驟來完成這解釋的階段。
  第四步驟:勤發問題 – 在這過程中,研經者必須不斷對經文的內容發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問題。問題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定義性」、「邏輯性」和「引申性」的問題。
   A. 定義性問題 – 是針對作者用詞的意義與解釋而發。
   B. 邏輯性問題 – 是專注於追究原因,找尋詞句與詞句之間合理的關係而發。
   C. 引申性問題 – 是著重找出經文的意義所帶來的重要性而發。
這問答的過程主要是斷定重要詞彙的意義,經文脈胳的進路,而建立作者透過文字所要表達的信息。在問問題的過程中,最好是把所有的問題都寫下,以作後來的參考。
  第五步驟:逐題解答 – 在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之後,需要針對問題的中心按正意回答。回答問題可採用下列十個久經試驗的解經原則。
   A. 第一原則:實義釋經 – 按照文字語句最自然、最正常、最通用的意義去解釋經文。
   B. 第二原則:上文下理 – 根據經文的文理而察覺出文詞之間的關係,而按照這種緊密的文思關聯去解釋經文。
   C. 第三原則:歷史背景 – 認定每段經文都是作者在某一個時代對某些指定的讀者所傳遞的信息,因此解經者必須藉著瞭解當時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來推敲經文的意義。
   D. 第四原則:文法結構 – 瞭解作者如何藉著詞字、片語與句子作為基本的材料,配合在文法的架構中而產生的意義。
   E. 第五原則:詞的研究 – 研讀經文個別詞字本身所擁有可能的意義,並斷定它們在經文中所包含著的特定意義。
   F. 第六原則:以經解經 – 將一處或多處類同的真理或事件放在一起予以比較,從不同的角度去瞭解經文的意義。
   G. 第七原則:比較經文 – 是以經解經法的另一種形式,主要是將兩段類同的經文或事件放在一起,比較那些是相同的,然後也比較那些是不同的。
   H. 第八原則:化解象喻 – 採取正確的釋經原理,去解釋經文中的修辭法或象徵性的用語。
   I.  第九原則:邏輯推理 – 遵照文字溝通正常的思維過程去找出經文的意義。
   J. 第十原則:對照註釋 – 在研經得著初步的結論之後,要參照其他學者的看法,衡量比較,然後選取最切合經文原意的解釋作為你的結論。
  請注意:不是每一條問題都需要應用上列的全部原則,然而問題的答案通常都不會超出這些原則所訂定的範圍之外。
  在最後,若是對將文付上最大的努力而仍無法斷定其中的意思時,必須採取第十一步驟。
   K. 第十一原則:承認無知 – 當解經者付上了一切的努力,仍無法斷定經文意義的時候,而承認人智慧的有限,對聖經啟示的奧妙表明自己的無知。
  另外,在解答的過程中可使用一些聖經工具書或參考書,例如:不同的聖譯本、聖經彙編、聖經詞典或百科全書、聖經地圖與聖經註釋書等。
  第六步驟:歸納總意 – 組合整理從「逐題解答」步驟中所得的結論,使各題的答案彼此能貫連起來,構成整體性的意義。
   A. 將問題的答案加以整理與歸納,找出每節經文或每段經文的主要意思。
   B. 將每小段的中心思想歸納起來。
   C. 整理不同問題對經文所帶出來的意義。
   D. 歸納每個小段落的整體意義。
   E. 找出作者在經文中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與重點。
  第七步驟:找出主題 – 將各小段歸納的意思,然後找出整段經文的主題。「主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總括了整段經文的意義,而且必定是一項神學性的命題,並非歷史性的描述。
   A. 明瞭作者的寫作這段經文的主要目的,它如何與整本書的主題連在一起。
   B. 找出貫連詞句的中心要旨,這中心要旨與主題句子關係密切。
   C. 用一句說話將經文的主題表達出來。
三. 應用部份
  應用是要將經文的信息應用在查經者及組員的生活中,實踐經文的屬靈教訓。
  第八步驟:寫下原則 – 把各小段分題變成一項超越時空的神學原則(對於新約的書信,有時候第七步驟的主題相等於第八步驟的原則),再略加處理,成為一項有應用力量的屬靈教訓。
  在應用之先必須找出應用經文的「樹幹」。「主題」是經文解釋部份的「樹幹」,當掌握經文的主題之後,就可以將「主題」過搭橋到應用的「原則」。
  搭橋必須從「解釋」部分的「主題」開始,然後運用「神學原則應用法」寫出經文神學性的原則。
   A. 將經文的主題轉變成一句千古不變的「屬靈教訓」。
   B. 要斷定這屬靈原則,必須遵循下列的方法和步驟。
    1. 將經文主題通過第一重試驗﹕經文主題是否不受文化差距的限制?
    2. 寫出初步的「屬靈原則」(神學原則)。
    3. 將這屬靈原則通過第二重試驗:這原則是否與聖經整體教導相符?
    4. 將這屬靈原則現代化,轉變成對今日信徒適用的「屬靈教訓」。
  第九步驟:列出細節 – 按上述的屬靈教訓,配合查經者與組員的需要,列出應用的細節(具體的應用方案)。
  按照所定的屬靈教訓,列出一些可以應用在生活上的細節或實踐的方案(請注意「原則」屬普遍性,「細節」則屬具體性)。
  列出細節的進路
   A. 可從對神、對人與對己這三方面來應用。
   B. 可從知識、態度與行動三方面著手。
   C. 行動可以是屬團體性或個人性的。
   D. 個人性的應用可以包括靈性的層面、人際的層面、工作的層面與社會參與的層面等。
  第十步驟:身體力行 – 查經者與組員一同立志實踐所列出的應用細節。在下一次查經聚會時,分享應用時甘苦與成敗的心得。
   A. 要找出一項應用的細節,立時實行在生活中,不要拖延。
   B. 用一些方法經常題醒自己:如背誦主要的金句或將方案寫在咭片上
請屬靈的伙伴幫助提醒。
   C. 在下一次查經時可以分享實踐的經歷。
(本文乃取材自賴若瀚著:「實用釋經法」 [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