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華人教會中有或沒有主任牧師的商榷

pastor  北美的華人從各個不同的地方移民而來,加上他們的下一代所操的語言是以英語為主,因此北美華人免不了會有語言上的隔閡。
  北美的華人教會至少要面對雙語的現象,有時甚至會有三語的差異。許多教會的主任牧師是從海外移居本地的傳道人(OBC Pastors);而近年來,由於下一代的聖工不斷推廣,許多華人教會不得已要聘請「英語牧師」[或稱「土生牧師」(ABC Pastors)]。因著語言與文化上的差異,許多主任牧師與英語牧師之間會產生一些張力,若是處理不當,會導致教會分裂。
  在一些雙語或三語的華人教會中,有些為了要保持三語獨立的牧養與發展,因此建立了沒有主任牧師的模式,以各「語言牧師」(Language Pastors)帶領他們的會眾,而從牧師團中間選出一位「協調牧師」(Coordinating Pastor)。
  採用主任牧師的模式與不採用主任牧師的模式,各有甚麼好處呢?先分析有主任牧師的好處如下:(1) 教會可有統一的異象與使命,並且有同一位最高級的牧師作統一的帶領;(2)對外可有一位中心人物作為代表,所代表的原則與方向亦較為一致;(3)主任牧師亦可以作每位「語言牧師」的屬靈「導師」(Mentor),他們亦可以有被督導的機會;(4)教會整體事工可有好的配搭,不致各自為政,變成「無頭火車」,或是「多頭怪物」。
  至於沒有主任牧師,而以各「語言牧師」為帶領者的好處,有以下三點:(1)各語言會眾的事工可有自由與平衡發展的機會;(2)不用擔憂主任牧師無法抽身牧養各語言會眾;(3)減少牧師之間的張力,就是從外地來的「主任牧師」與本地的「土生牧師」因溝通不便而發生的衝突。
  當然,教會最好是有主任牧師作統一的帶領。然而,由於語言的因素(主任牧師必須能操多種語言),年齡的因素(他必須德高望重方能帶領多語言會眾的教會),或其他因素,主任牧師的人選不容易物色。因此,在教會還未找到主任牧師的情況下,可採用權宜的辦法:在各「語言牧師」中選出一位暫作「帶領牧師」或「協調牧師」,在教會整體事工的推展上作召集人。
  這正如一國兩制(或三制),在同一個教會中,有二至三個不同語言會眾的事工。至於教會整體的決策與方向,可由各「語言牧師」與各語言會眾所選派的代表組成「同工決策團」或「議事會」(Council),作出行政上較高層次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