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遇見天災人禍忽然來臨的時候,基督徒當存甚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qa中國的五一二大地震以及緬甸的風災引起了全球的迴響與關注,世界各國的人民,以及眾多的宗教、慈善機構都發起捐助運動。這些災難使許多人感到震驚與無奈。

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本能的反應是問:「神啊!為甚麼?」但心底裡又十分明白,從受造者的角度,是無法得到圓滿答案的。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只好忍著悲痛,做該做並可做的事。

在遇見天災人禍的時候,基督徒當有甚麼樣的回應呢?我們可以從耶穌的教導與榜樣來學習其中三項:

一. 認定主權
有一次耶穌與門徒遇見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九1-2)
門徒想要知道苦難與不幸的背後,有甚麼特別的原因。當時的人有一種觀念,人犯罪之後會遭受神的刑罰與管教,甚至會禍延子孫。因此,當門徒看見這生來瞎眼的人,就發出如此問題,將自己的好奇心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耶穌指出門徒問錯了問題:「不是這人犯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罪。」意思是不必問誰是罪魁禍首,不一定有人犯罪才造成這樣的不幸,他的遭遇乃是要顯出神的作為來(約九3)。
這些門徒拿別人的悲慘遭遇來作神學討論,正陷進一種無情的冷漠中。耶穌的答覆讓我們看到一個重點:「不要問為甚麼(Why)?乃要問神的作為如何彰顯(What)?」不要只作客觀的、頭腦上的分析;乃要主動察看神的作為。
在災難或不幸的事情發生時,最好不要問太多的「為甚麼?」因為這樣作只會消耗人的精力,並且轉進一個死胡同裡去,至終無法走出來。
葛理翰師母(Ruth Graham)的禱文藉得深思:
我將我眾多的「為甚麼」獻陳在您十架前,雙膝跪下,俯伏敬拜。
我腦海一片空白,心靈全無感覺。
但在敬拜裡我體會:只要認識您,我再不需要問:「為甚麼!」
雖然我們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完全瞭解,但讓我們在災難中,仍持定積極的觀點,去察看一些人性美麗的片段以及信仰所帶來的力量。

二. 自我省察
另外一次耶穌在向群眾講道的時候,有人將一件新聞告訴祂。當時有些加利利人在獻祭時被殺,他們的血被彼拉多攙雜在祭物中獻祭(路十三1)。
相信在場的人或許會想:「這些人所遇見的不幸,必定是因為他們犯了罪,所以遭到神的刑罰!」他們亦期望耶穌能朝著這方向給予答覆。
然而,耶穌沒有按照人的期待回答;也沒有探討事件背後的可能動機;更沒有討論如何對付彼拉多的策略。祂先問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麼?」然後矯正他們的思想說:「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十三2-3)
耶穌將這件新聞當作實物教材,讓聽眾不要將指頭指向別人,乃要指向自己,進而作出要悔改的自我反省。
耶穌接著講述第二件新聞,就是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耶穌的問題與結論都是一樣:「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麼?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十三4-5)
兩件新聞發生的地點不同:前者在加利利,後者在耶路撒冷。它們的性質亦相異:第一件是人禍,第二件是天災。
在災難中死去的人,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罪惡滔天。耶穌要眾人思想人生是如何短促,生命可以在一剎那之間就結束。若是我今日就要離開世界,我能無悔於過去嗎?能坦然站在基督臺前嗎?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三. 同情扶助
當耶穌聽到祂所愛的拉撒路死去的時候,祂看見馬大與馬利亞哭,並看見與祂在一起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然後哭了起來!(約十一35)
當遇見死亡忽然來臨,耶穌站在人子的地位與人同哭。雖然有解經者認為耶穌的眼淚摻雜著為猶太人的不信而哀慟,但相信耶穌這次所流的主要是同情的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相信只是未到傷心時!耶穌並不擔心會給人一種軟弱的形象,祂沒有掩蓋心裡對人類悲情的感觸。
當電視螢光幕上出現一幕又一幕的災難片段,死亡的數字不斷攀升的時候,試問又有誰可以無動於衷,不黯然落淚呢?流同情的淚故然是最自然、最基本的反應。然而,亦得將眼淚轉化成行動,藉著金錢的捐獻、實際的參與、以及代禱的支持等去援助災區的人。這才是真正效法人子耶穌在世上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