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um online

是誰激動大衛數點以色列民?

faq-q是誰激動大衛數點以色列民?是耶和華(撒下二十四1及下)還是撒但(代上二十一1及下)?又這兩段經文的其他矛盾當如何解釋?
faq-a數點民數本身其實沒有甚麼不妥善之處,神在民數記曾兩次吩咐摩西數民。而且,神後來亦沒有追究大衛數點利未人的數目(代上二十三3)。故此,問題的癥結乃在於大衛的動機與心態。
  大衛在數民之前,國勢如日中天。相信大衛這時正陶醉於物質的富庶與國權在握的迷惑中,以致心生驕傲。約押早已看出其中的危機,所以提醒大衛說:「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我主我王啊,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呢?」(代上二十一3)但王不聽約押的勸戒,故此,約押不得不遵命辦事,將數民的數目奏告大衛。
  在數民的事上,大衛沒有遵守摩西對第二代將進迦南的百姓的吩咐:「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申八11-14)因此,招致神的審判來臨。最後,在神降災之後,大衛悔改了!他向神禱告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代上二十一8)
  根據這兩段經文(撒下二十四1及下;代上二十一1及下)的上下文,它們應該是記述同一件事蹟。因此,沒有理由相信它們是指兩件不同的事。現試將這兩段經文幾個重要差異之處拿出來討論。
一. 是誰激動大衛數點民數,是神,還是撒但?
  撒下二十四1:「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太人。」
  代上二十一1:「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
  撒下二十四章1節說是神激動大衛,但代上二十一章1節卻說是撒但。二者當如何協調?
  較為荒唐的解釋是認為耶和華神與撒但同等。這種解經只看見皮毛,張冠李戴,根本不值得花時間討論。
  其實,兩處經文不一定有矛盾之處。撒但激動大衛之先,必須經過神的許可,正如古聖約伯所遭遇的一樣(伯一章)。撒但不是全能的,不能想做就做,要試探大衛必須獲神准許,得到通行證才行。
  神允許撒但試探大衛,從某個角度來看是神激動大衛。在同一個事件中,撒但是第一因,而神允許事情發生在大衛身上;然而,撒旦的動機與神的動機可以完全不同。最佳的證明見於新約裏「試煉」一詞,它可有兩種不同意義的取向。雅各書說明神試煉人,是要將人心裏的雜質與渣滓除去,引發信心與堅忍(雅一2-4),就算是人在試煉中跌倒,祂亦會讓人從錯誤中學習;但撒但試探人,是要挑動人心中的惡念(雅一13-15),陷人於萬劫不復的景況中。雖然如此,大衛在整個過程中不能推卸責任。
二. 數點的方向為甚麼會不同?
  撒下二十四章2節說是大衛吩咐人從但直到別是巴;但代上二十一章2節卻說從別是巴直到但。這樣的記述,不一定是在討論數點的次序與先後,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基本的意義:所數點的是全部的百姓。
三. 士兵的人數為甚麼會不一樣?
  撒下二十四9:「約押將百姓的總數奏告於王:以色列拿刀的勇士有八十萬;猶大有五十萬。」
  代上二十一5:「(約押)將百姓的總數奏告大衛:以色列人拿刀的有一百一十萬;猶大人拿刀的有四十七萬。」
  先討論以色列戰士的差異。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歷代志上記述的人數,包括北部十支派所有能作戰的男子,不計較他們是否「勇士」,或是否符合作戰的要求,因此老弱殘兵與後備兵都可以計算在內(註:歷代志沒有用「勇士」一詞)。若是這樣,以色列真能作戰的勇士有八十萬,另有三十萬後備軍。
  至於猶大的戰士,代上二十一6說:「惟有利未人和便雅憫人沒有數在其中,因為約押厭惡王的這命令。」歷代志上指出約押沒有數點完畢,「猶大人拿刀的有四十七萬」只是計算猶大支派和西緬支派的士兵數目。但撒母耳記下沒有將這過程寫下,只將數點的總數記錄下來,「猶大有五十萬」一語是包括便雅憫的三萬士兵。
四. 饑荒的年數為何不同?
  撒下二十四13:「於是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你願意國中有七年的饑荒呢?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呢?……」
  代上二十一11:「於是,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可以隨意選擇:或三年的饑荒;或敗在你敵人面前,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
  到底是七年饑荒,還是三年?這可能是迦得兩次來見大衛(或與大衛作兩輪對話),因為兩次對答的語氣與內容皆有不同。
  撒母耳記下的語氣比較溫和:「你願意……?」但歷代志上的語氣似乎是沒有商量的餘地。兩次對答的內容是七年與三年的差異,差額甚大。可推測,迦得第一次問大衛時,給他七年饑荒的選擇;但在第二次,則把災禍期縮短至三年。